Over-communication
关于Over-communicate/Over-communication的一个真实故事
我在沟通的时候就还挺over communication的,因为我担心对方不懂我的意思,所以我会唠叨,啰嗦,重复,有时候还会举例子或打比喻。
我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还因为这个事情,我那可爱的美国老板居然发了一个红包作为特别奖励给我: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发送给客户的邮件都要抄送老板,所以老板也就“暗中观察”我们跟客户的邮件往来。
那个时候我们美国客户跟我们有12个小时时差,如果一个事情在邮件中沟通不清楚,一个确认邮件来回就得浪费一天。
所以,为了解决我的文字说不清楚或者有引起歧义的可能性,我通常会在邮件中用英语做了详细描述后,还会在邮件中增加一些附件或截图,并且把问题和解释直接标注在图片中。
然后我老板看到我的邮件,然后在一次公司会议中,他表扬我说我的邮件写的好,因为我做了over communication,为此他当场决定给我一个红包奖励,并且让财务同事记得一定要办妥。
会后,老板私下告诉我,我的英文在几个同事中不算突出,但是在沟通上面我比他们厉害,大概的原话如下:
Ben, your co-workers’ English are better than yours, I mean the vocabulary, grammar, speaking, but in my opinion, your English is better, cause you know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your clients and audience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globe.
老板为此还发了一个小红包给我作为奖励(开心),但更大的奖励是“over communication”这个词本身。
18年后再看这个事情,我非常感谢那件事,而我到现在也是一个啰嗦唠叨的人。
Over-communication在外贸B2B独立站中的运用
随便列举几个实际运用:
- 尽量丰富地把内容展示到位,有时候多放一些内容也是可以的
- 用文字/图片/表格/PDF/视频/等内容形式,用排版/字体/字号/颜色/等视觉手段,来把一个事情尽量说明白说到位
- 不用过多考虑SEO,仅仅是为了让访问你独立站的人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需要的信息,以及你想表达的信息
Over-communication在ChatGPT中的运用
我现在(2023年3月16日)回过头来看,2022年12月9日写这个文章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我想表达什么意思,或许我有病吧。
但现在再次看这个事情的时候,我觉得over-communication(唠叨/啰嗦/重复),其实就是prompt engineering的底层逻辑啊,也是一个在写prompt的主流建议。
自从ChatGPT出来后,prompt engineering已经有很多框架 (搜索这个关键词:prompt engineering frameworks,你会发现有很多),我发现这些框架其实就是变着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切入点来让我们相对方便和容易地进行over communicate。
另外,可能大家从我的视频和文章中也感觉出来了,我一直都有那个啰嗦的毛病,但啰嗦可以把事情讲清楚,这个其实在使用AI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在文章一开头还提到了我喜欢“举例子”,而“举例子”这件事,其实是prompt engineering的一个高端操作来的。
所以,可能我天然有写prompt的优势吧。
PS: 要做到over-communication,你就需要be proactive,那个下次再写。
发表回复